新闻媒体出于吸引眼球的动机,把“肠道菌群调整”扔到聚光灯下,民众随之而情绪高涨,其实要说经济地位导致的寿命差异,又何止是在这一疗法出现之后才有的情形;面对死神,即便所有人都难免下车,挣扎的烈度,也几乎完全依赖于手中资源的多寡,难道媒体之前不讲,就能当做这种事不存在吗。
民众麻木不仁,只在媒体炒作之下,才忽然对细菌灌肠的疗法义愤填膺,本身就旁证了这一群体的愚蠢与无知。
即便这愚蠢与无知,完全拜联邦当局蓄意策划所致,也仍然是一种悲剧。
民众的寿命,民众的情绪,民众有没有办法迫使联邦政府给每一个人灌肠续命,这些社会生活层面的博弈,方然不甚关注,对他来讲,暂时延续生命的手段,意义终归有限,自己所要做的无非是跟踪前沿进展和聚敛资金,在若干年后需要引进多样化的肠道菌群时,能真正用得上。
不仅如此,对肠道菌群的续命奇效,他的洞察力还引了更深层的思考。
杂居于人类消化系统中的细菌,数量庞大,种类繁多,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几乎与人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,至少对其中“安分守己”的大部分菌种来讲,情形似乎如此,但稍有生物知识的人也不难想到,这种所谓“共生”,只是温情脉脉的假象。
即便最循规蹈矩的大肠杆菌,平日里默默无闻提供维生素k的人畜无害,一旦人体免疫能力下降,肠道环境失调,也会爆性增长,继而引痢疾。
说白了,对没有意识和思维的细菌而言,根本不理解共生为何物;
与其说是与人共生,不如说是被人类肠道的环境所钳制,只能在s汤中勉强苟活,用维生素k的供奉避免被人类演化彻底清除。
将杆菌浸泡在s汤里,饲喂残渣剩饭,还要利用杆菌代谢产生的维生素k……
这算共生吗,如果算,那黑煤窑里的矿工和矿场主也可以说是“共生”,听起来才更是亲如一家呢。
一边思考,一边若有所思的看向肚腹,方然知道,此时此刻,就在七块半线条明晰的腹肌之后,自己的肠道里正居住着无数的细菌,在s山s海中茁壮成长,每时每刻,这些毫无知觉的渺小存在,一边毫无廉耻的就地繁衍,一边被铁面无情的免疫系统成片屠杀。
生与灭,诞生与灭亡,正是这利益交织的依赖与冲突,维持着消化的平衡。
这种平衡,长期观察的趋势,会随着人体的衰老而嬗变,多样化的菌群分布逐渐趋向单一,显示免疫系统控制菌群环境的能力在弱化,最终,当躯体行将就木、寿终正寝时,肠道中的菌群也往往处于彻底失控的前夜,短暂的虚伪共生关系,解体也在顷刻。
正是基于这样的探查,人为调整菌群分布,即便只是治标,也可以短暂延长人的寿命。